首页 >> 正文


转化医学研究院材料生物学研究中心刘晗博士后在顶级刊物《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综述

创建时间:  2022/01/15  马晓宇   浏览次数:   返回

转化医学研究院始终对研究生培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理念,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水平日益提高。近日,本院的刘晗博士后、张琴助理研究员和王思成博士研究生在《Bioactive Materials》(2021年影响因子14.593; 中科院Q1,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bioactive nano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的综述文章。该论文详细阐述了细菌外囊泡的发生机制、提取技术及其相关应用。(DOI:org/10.1016/j.bioactmat.2021.12.006)

细菌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细菌的趋化性和分子分泌等特性,从而促进其在一系列疾病中的应用。工程化细菌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各种生物医学研究的新兴技术。然而,基于细菌的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挑战。近年来,跳过细菌,将细菌分泌的纳米级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用于生物医学应用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首先,该文总结了BEVs的生物发生机制。细菌释放出直径为20 ~ 400 nm的细胞外囊泡,携带多种活性物质如蛋白、核酸等并影响多种生物过程,如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该文总结了一种有效的BEVs分离纯化工艺并成功应用于鼠李糖乳杆菌GG的外囊泡提取。进一步地,该文讨论了BEVs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肠、骨、脑、肿瘤等组织中的应用。BEVs通过递送多种活性物质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从而改变疾病的进程。虽然对BEVs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生物功能以及易于产业化和易于修饰的优势,使其成为纳米医学中非常有前景的平台。作者希望本文能提高人们对BEVs在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方面的认识,加速BEVs的临床应用与临床转化。

图1细菌外囊泡的优势与挑战性

转化医学研究院为论文的第一单位,刘晗博士后、张琴助理研究员、王思成博士研究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翁蔚宗副教授、井莹莹副研究员、苏佳灿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老龄化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52199X21005612?via%3Dihub


上一条:转化医学研究院肌肉骨骼研究中心姜莹莹助理研究员在《Nano Today》发表高水平综述

下一条:转化医学研究院薛序博士生在顶级刊物《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