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研究院成果喜获202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创建时间:  2025/03/20  黄景涛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3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分享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好案例和做法,探索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途径。原国务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宣布大会开幕,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等领导致辞。会议表彰了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个人和创新成果。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丁奎岭主持。



热烈祝贺

由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苏佳灿教授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荣获202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此次获奖标志着团队在老年骨质疏松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成果获得国家级权威认可。



奖项介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社会科技奖励,旨在表彰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是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之一。该奖项重点关注“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要求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此次获奖项目从全国数千项申报成果中脱颖而出,成为骨科领域唯一的一等奖项目,彰显了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领域的重要价值。



成果简介

伴随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重大社会卫生问题。我国 2015 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 269 万例,2050 年预计将达到 600 万例,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居民普遍认识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极为困难。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合并骨质缺损,治疗难度大、成骨质量差、骨折愈合慢、功能预后不佳。

基于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关键问题,项目开展了基础机制研究与临床诊疗技术研发,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疾病复杂机制,研究关键调控靶点与新药物;2.针对骨折固定难题,开发新型内固定及植骨材料;3.针对临床诊疗难题,提出“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新华骨科、上海大学、上海中冶医院、三明转化医学研究院及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单位产学研合作通过基础、临床与转化协同创新研究,实现了项目成果新药物、新材料与临床诊疗规范全国100 余家医院累计应用 2000 余例次,系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与功能康复效果,发表相关论文 150 余篇,获批专利 26 项。

基于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关键问题,项目开展了基础机制研究与临床诊疗技术研发,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疾病复杂机制,研究关键调控靶点与新药物;2.针对骨折固定难题,开发新型内固定及植骨材料;3.针对临床诊疗难题,提出“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新华骨科、上海大学、上海中冶医院、三明转化医学研究院及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单位产学研合作通过基础、临床与转化协同创新研究,实现了项目成果新药物、新材料与临床诊疗规范全国100 余家医院累计应用 2000 余例次,系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与功能康复效果,发表相关论文 150 余篇,获批专利 26 项。



下一条:“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90后青年挑大梁,祝贺我院白龙副研究员喜获此项殊荣!